close

雙心石滬~~屬於旅人的美麗誤會



在我去到澎湖之前,對於澎湖的印象僅止於陽光沙灘與海洋.另外還有個美麗傳說的代表:"雙心石滬".對於同樣是屬於旅人的人們,對於澎湖的印象應該也少不了這個知名的景點吧!石滬,其實對澎湖人而言一點也不陌生.這是屬於日常生活中一部份的記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石滬的功用除了捕魚,也開始捕捉遊客的心,而且功效還不錯.澎湖人開始另一種思考的方式,澎湖也開始起另一種不同的產業
.

 

雙心石滬,其實不過就是澎湖大量石滬中的其中一座,說不定也是其中最小的一座.但是,無可否認的,他卻也是石滬中最有名氣的.他的名氣來自於他特殊的外型.石滬,捕魚的工具,主要是捕捉迴游性魚類.很多魚類有追浪的習慣,當漲潮時會跟著浪花靠近岸邊,當退潮時會跟著浪遠離岸邊.而石滬的設計就是利用魚類的特性,模擬成自然的岸,誘拐魚類沿著石滬的石牆往內游.而當潮水退去時,因為石滬設計上的巧妙,讓石滬內的水位比滬口的水位低,簡單講就是滬口通外的地方游不過去了.這樣一來就成了天然的魚池,人們也就可以在退潮後輕鬆的下去抓魚了.

 

雙心石滬其實並不是七美的產物,石滬主要都在澎湖北方的白沙鄉,尤其在白沙和吉貝最是常見.七美的雙心石滬就是七美當地的顏姓家族請吉貝的師傅來建造的,也就是說,雙心石滬其實是私人產業,而這已經是民國初年時的事了.數十年來除了在民國二十幾年時曾經被颱風打壞重修以外,並沒有大的損壞.只有在幾年前又是因為一次颱風,將滬尾打壞(觀於雙心石滬詳細歷史後邊有引述).可惜的是,似乎堆置石滬的技術已經不在了,目前採用的修復法只能以水泥作接著劑粘住玄武岩.但是,這樣的新式材料似乎無法承受浪的侵襲,我待在七美那兩年中,已經看到許多次的工程,總是無法徹底解決.從這一點,我實在難以想像以前的人們卓越的工程技術.怎麼能在沒有任何接著劑的情況下讓這樣的建物屹立在海邊數十年不壞呢?如果你見過七美海域雙心石滬一帶冬天的風浪,你會明白我的意思的.那裡冬天的風比起強烈颱風絲毫不讓,浪..更是巨浪.

 

去過七美的人一定去過雙心石滬,不然還真是白去了.去過雙心石滬的人都知道雙心石滬是在海邊,而人是站在海崖上的.也就是說並無法直接與他接觸(幸好如此,不然我無法想像觀光客的破壞會到什麼程度).要親近雙心石滬是必須從另一側下去的,並不遠,不過需要一點時間和體力,不然上來時是夠累的了.但是對於捕魚的人呢?雙心石滬邊有個小漁港,是可以直接出海的,也因此,在通往雙心石滬的階梯邊有個石塔.這個石塔一般是稱作金龍寶塔,因為塔頂有隻金龍.這樣的避邪物在七美有著許多不同的形式,我會另行介紹.而這金龍寶塔也正是出海人的心靈守護者.對於遊客而言,是無法去注意的.當原本屬於謀生工具的石滬在角色上成為旅客心中的浪漫象徵時,他本身並沒有變,只是原本捕魚的功能因為台灣近海魚源的匱乏而補不到大魚也補不到較多的魚時.不知道如果雙心石滬會說話,他心裡究竟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下次,如果你再有機會到七美,一定要記得留給雙心石滬一些時間.花點力氣走到底下,接近這個足以當我們爺爺的建物.但是,也請旅客,高抬貴手,把美麗的東西留在這裡,只帶走回憶.

 

補充:以下取材自洪國雄先生所著"澎湖的石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
據顏教本先生的說法,此滬初造時原非如今形狀,最初係本鄉顏恭先生委託吉貝外號"芭樂師"設計,在現今左伸腳的螺勾彎處造有"二窟一滬房"的舊滬.後因颱風吹襲倒塌,顏恭先生乃著手規劃並委請吉貝師傅設計滬牆及滬房,於現址重造新滬,花了數百個工作天.在1937年左右完成.

內滬房較淺,冬季漁獲較佳,外滬房較深.夏季漁獲較多,以柔魚,午仔,鱙仔,丁香,臭肉為最.石滬附近盛產海膽,斑錨參.多年前,顏教本先生在左伸腳內側栽植"白石花",七美人用此製成冰品,據說有退火,治感冒的療效.
夏天雙心石滬全貌

冬天雙心石滬全貌

滿潮時

雙心石滬全圖右方即是小漁港

乾潮時

左方即是滬尾修護工程

乾潮時特寫

請注意中間的石洞,這是漁民抓到魚時暫時放置的地方.

特寫

金龍寶塔

信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en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